近年来,学术界形成了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讨论的思潮,有人认为“中国特色”即为“中国例外”,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特色”就是在走“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基于以上的种种争议,4月24日下午15:00,我院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红是一世手机版足球网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艾四林教授为我院全体师生针对于如何正确构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奉上了精彩讲座。此次报告由思政院院长李仙娥教授主持,思政院党总支书记杨航政教授,李娟娟副院长,李焱副书记,思政院各教研室老师及全体研究生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艾四林教授认为,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会动摇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面对种种非议,是否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坚持信念,不仅需要朴素的感情,更需要有理性的认识。由此,艾四林教授分别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试图构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思考。
首先分析历史维度,艾四林教授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一些“历史虚无主义”对我们的历史、文化采取虚无态度,用历史的细节来否定全部,用某些正确的现象去否定事物本质。我们要持有正确的历史观,从对细节的探讨回归到事物本质,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艾四林教授分析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并将这段历史归结为六个阶段,第六个阶段即为改革开放新时期,而我国改革开放也是在回答一个世界性课题: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紧接着,艾四林教授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认为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结合中国国情与现实,其次要紧贴老百姓的关键,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马克思主义从“小众”普及到“大众”,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把握时代脉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其次分析现实维度,怎样看待现实的社会主义,要把握两个方向,一:从中国国情的变与不变中看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从中国社会矛盾的改变与否看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艾四林教授认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国情与社会矛盾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从改革初期到现今,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优的变化,现如今,我们更多的应该从对物质的追求过渡到对文化的追求,价值的追求以及道德的追求。
最后对于未来维度的分析,艾四林教授认为,我们要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要对未来有目标,要坚信我们现在所走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文化与现实的选择,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成是对世界文明的一个巨大贡献。
李仙娥院长对此次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她指出,艾老师这次的讲座是一场有才、有情、有范、有味的思想讲座,充满了方法论的智慧,给我们以知识的力量,方法的力量,思考的力量,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