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教师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提高思政课育人质量的重要导向,也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有“温度”的思政课需要有“温度”的教师。做有“温度”的思政课教师,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自身的真情去打动学生,用讲授的激情去唤醒学生,用内容的实情去说服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思政课堂感受到由心灵的共鸣、思想的启迪和知识的熏陶所带来的亲切感和吸引力。
一、有“温度”的教师,要用自身的真情打动学生
思政课要引导学生立德、立志,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内心深处触动人、感染人,才能在课堂上吸引人、打动人、引导人。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真情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做有“温度”的思政课教师,就是要做好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自觉树立对家国的真情,对传道的真情和对学生的真情,用自身的真情打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吸引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一是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家国真情。思政课教师要把国家和民族放在心中,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听党指挥跟党走,立足时代,立足国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二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道真情。只有真信才会有真情,思政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理解,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投入真情实感;三是在人文关怀中体现对学生的真情。思政课教师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心学生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时代,正确对待困难、对待挫折、对待荣誉,最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有“温度”的教师,要用讲授的激情去唤醒学生
这些年来,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要增加思政课堂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提高思政课的三性一力,教师需要用课堂讲授的激情去唤醒学生,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带动课堂“升温”。这里所讲的激情,不是天花乱坠的激动和激进,而是充满技巧的激昂与激励。一是用激昂的话语鼓舞学生。思政课教学不能平铺直叙式的灌输,要把书本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故事情节、价值理念和民族气节,通过激昂的话语和潜移默化的行为,生动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二是用创新的手段激励学生。思政课教学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思政课教师不能见提问就发憷,怵于意识形态属性而绕开、避开学生关注的问题、难点,使得课堂气氛“冷场”,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在批判和辩论中明辨观点,弘扬主旋律。
三、有“温度”的教师,要用内容的实情去说服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充分体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以及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目前思政课教学内容仍存在的政治性有余而学理性不强,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导向不强等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实”,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体现思想的高度、哲理的深度和价值的力度,更要贴近中特发展实际,贴近学科建设实际,贴近学生成长实际,将政理的高度,学理的深度与事理的清晰度结合起来,将理论落到实处,以理的贯通提高理论的说服力。思政课堂内容的实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贴近中特发展实际。思政课要有课本,但不能局限于课本。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纳入思政教学,如当下的学四史,讲疫情防控等等,都是最鲜活的思政教学内容,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二是贴近学科建设实际。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遵循思政课课程发展规律,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使其具有理论的透彻性和强大的说服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贴近学生成长实际。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既要有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的高度,又要充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用政理去引导,用学理去说服,用事理去启迪,才能真正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达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本文刊于:西部网 >教育频道 >教育资讯 通讯员 红是一世手机版足球网 李程)